吉州青原惟信禪師,上堂:“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后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有人緇素得出,許汝親見老僧。”以禪宗三見為開場,是對本問題的思考,并非故做高深,實在是此句入心。我們以手機的發展做一個小例,初初手機只是用來進行通話、發短信的工具(見山是山),隨著發展漸漸進入了智能手機的時代,觸摸屏的發展改進了交互體驗,打破了傳統手機的框架,手機這一物件承載了越來越多的功能,不光局限于通話及短信(見山不是山),未來的發展手機功能被抽離出來,附著到其它如下面將要說的私有物品上,像Google Glass,那手機依然是手機(見山還是山)。
“過了山,眼界就開闊了”以這一句做為破題之文。分析確非強項,只能在自身知識范圍內尋找可能形成的設計趨勢,如果有遺漏及不足,請補充說明,感謝!下面讓我們開始吧。
圖2 “人是世間萬物的尺度”
“人 是世間萬物的尺度”-普羅泰戈拉,設計從人類使用工具之始就產生了,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若干年來,工具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期間人始終為人,操作電腦的現代人與最初使用石斧的原始人在生理特征上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雙手、五感、大腦… 設計的本質并沒有發生變化,以人做為標準依舊可以度量設計。
1.私有物品智能化:也就是時下流行的穿戴式設備,個人不太喜歡這個詞,感覺狹隘了,看看最近流行的被智能化的私有設備,Google Glass、Galaxy Altius、Nike+ Fuelband、Fitbit、Jawbone UP、Pebble...... 如果嘗試畫一個圈(如圖2),中間是人,離用戶最近、最核心的圈子就是私有化的一些設備,再外圈一些才是PC、家電等,所以如果有公司能夠占據私有物品圈中的核心地位,那也將意味著給它帶來驚人的市場和機會,例如:手機,以及iPhone給蘋果帶來的改變,它算是私有物品目前智能化度最高的物件了。如果將人們最常用的私有物件看做是一個系統,那么在核心圈中,手機將擔任智能中心的一個角色,其它設備可能都將與手機進行互聯,打造一個私有化的智能圈。 Google推出的Glass明顯加速了這個進程,令各大廠商投入私有物品智能化的市場當中。
圖3 Google Glass
2.智能家電的變革:隨著通信技術的成熟,移動互聯網的成長,以及私有物品智能化的普及,智能家電的發展已變成了一種必然趨勢,家電行業也需要在這種時候突破傳統家電的框架,為未來家電注入新的活力,需要以全新的眼光也看待傳統的東西,將已知變成未知,相信這會為我們帶來無數的可能性,看看Nest恒溫器的例子,這款產品很優雅地解決外觀、功能、節能、以及智能等問題,在用戶使用一段時間后,它將了解用戶對溫度的習慣。就像當年蘋果公司發布iPhone時,重新定義了手機,如今Nest所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其實,創新不一定要在前沿行業,只要你有足夠的創意,在傳統行業一樣可以給用戶帶來驚喜。在這個領域當中還有很多需要進行重新設計及定義。接下來看一下eico為我們帶來的 Project HALO,重新詮釋了洗衣機的定義,同時還有很多可以值得去開拓、挖掘的地方。相信國內還有很多設計公司接到了來自家電行業的類似設計需求,變革正在悄然發生,難道你還要默默的等著嗎?
Project HALO
Project HALO 視頻
3.機頂盒的戰火:小米盒子的推出確實攪動了數字電視市場,最少讓互聯網的視頻內容提供商,像優酷、愛奇異、搜狐視頻等都在觀望另一張網上的動靜,它們不擔心小米盒子,它們只希望小米能夠成為一個試水者,期待政策的松動,相信這些公司內部多少都應該有盒子計劃,或盤算通過某些渠道能夠成為內容提供者。最近也剛試用了小米盒子, 從體驗上來講應該算是國內機頂盒行業里的佼佼者了。像圖2,小米手機期望能夠在用戶的私有圈中占據一個位置,同樣在外圍的家電圈中也需要占據一個位置,未來家庭物聯網生態系統中的智能中心,機頂盒能夠很好的扮演這個角色。但現在的機頂盒在交互以及用戶體驗上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還未達到能承載智能中心的能力,相信未來在這一方面進行加強,基于語音、體感或其它交互類型的設計將會是一種趨勢,做為設計者如何能夠視而不見?
圖4 小米盒子
4.平板興起:可以看看下圖,按照現在的趨勢,未來2-3年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超過PC,這意味著更多的平板將在未來上市,不同的硬件配置、不同的屏幕尺寸、不同的針對人群、不同的使用場景,設計上也將會產生更多的可能性,同時,因為屏幕的直接原因,移動廣告也可能在平板平臺爆發。
圖5 平板電腦出貨量預測
5.汽車與互聯網的結合:隨著經濟的發展,能夠購買得起汽車的人會越來越多,同時也將成為大家基本的代步工具,經濟發達國家,像美國人已經離不開汽車,所以它會成為人們未來生活中重要的一個終端。想像一下,基于汽車的信息化,導航、車況提醒、行車安全、車內娛樂,這也是為什么像Google 這樣的公司,開發無人駕駛汽車的初衷吧,以這個作為切入點,控制未來人們在汽車內的狀態。
6.微信平臺:騰訊目前不需要做一個移動操作系統來承載它的產品,因為微信未來會成長為一個平臺,如同 Google 一樣,它不需要做一款PC操作系統,只需要以做系統的心態推進 Chrome。移動端的特性確實很適合微信的發展,先將用戶所有的碎片時間都抓住,以社交+通知的方式替代傳統 Web端的 URL,同時也有可能在 APP 內部應用 Html5 技術,未來圍繞它打造游戲平臺,使移動變現方式更明晰,隨著必會推出移動支付解決方案(會不會以二維碼為基礎呢?),這些都會是趨勢,但如何影響設計呢?隨著應用的復雜化,給用戶帶來的信息壓力也會越來越大,微信聯系人消息、郵件提醒、公眾號消息、朋友圈更新、以及未來的游戲平臺、移動支付等等,設想一下,用戶打開微信的時候將被排山倒海的各種消息及提醒所淹沒,這僅是一個例子,針對可能出現的情況是不是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做點什么呢?
7.字體設計的回歸:文字,是一種文化的濃縮,具有影響受眾的力量,尤其是以象形、指事、會意等六書為主的漢字,其本身就攜帶著大量的視覺信息。很早之前就有一個觀點:限制國內設計水準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字體設計。除了對設計者審美要求很高外,中文字體的設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由于國內市場的環境,相應的經濟回報相當 有限,所以一般設計師很難完成一套字體的設計,往往本需要有能力的機構進行主導(很佩服知乎上的@厲向晨 @許瀚文 等字體設計師)。個人感受越來越多的人及設計師關注起字體設計,更多的公司及產品在尋求相匹配的字體,像,字節社、錘子OS(最少它說明會去購買 一些字體)、連阿芙精油也弄個字體,這是個好的趨勢。
8.輸入方式的創新:上面提及的私有物品也好,智能家電也好,需要面對一座大山--輸入方式,如何在進機頂盒上進行有效的搜索操作?利用遙控器?利用手機?還是直接給用戶一個鍵盤 ?是否有更好的方式?
語音:現在中文語音的識別率已經很高了,Google Glass目前也是采用語音識別相應的指令。相對于鍵盤以及觸摸操作,語音能夠完全解放了人的雙手,具有有明顯的交互優勢。在移動端主要是因為使用場景的限制,如錘子OS海報所示,大多數用戶不愿意在公眾場合利用語音進行交互,但我們換個場景,用戶是在一個隱私、完全自主的環境,像家里,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利用語音的高識別性改進現有交互了,應用在機頂盒、家電等方面。
體感:說到體感讓我想起了中國的一句老話“絲不如竹,竹不如肉”,桓溫問孟嘉:聽伎,絲不如竹,竹不如肉,何也? 孟嘉回答說:漸近自然。在用戶體驗上,早期的命令行模式就如同中國古弦樂“絲”,后來發展到圖形界面,通過鼠標操作所見即所得“竹”,再后來發展的觸摸感 應,以人的手指做為直接的控制器“肉”,“漸近自然”這四個字道出了交互設計發展的真髓。XBOX的Kinect
,Leap Motion 等產品,代表了這一個方向上的努力。
圖7 Leap Motion
現有的移動設備也好,將要出現的智能化的私有物品也好,從體驗和功能上都受限于輸入方式,只要設備不斷發展,交互也必會繼續發展下去。
9.輸出仍以視覺為主:想想我們在上面提到的手機,電視,都需要用戶眼睛去“看”,通過看這個行為令用戶感知到設計,與其說你在使用智能手機,還不如說是手機屏幕吸引了你的眼 神,Google更狠,期望通過一幅銀鏡綁架你的眼晴,在你觀察世界之時永遠隔著一塊屏幕,從技術上講這是一次進步,但在人文層面就留給市場來證明吧。現在各種產品及設備的突起同樣是在爭奪用戶注意力,你有吸引用戶注意力的idea嗎?
10.簡約、樸素的設計風格(flat design):現在移動端主要針對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進行產品設計,但這樣設計帶來了一個問題--浮躁,用戶感覺不穩定。舉個例子,如果你是一種重度碎片化的用戶(相信知乎 上不少),一定會有常有一種舉動,拿起手機,點亮屏幕,其實你也不知道想干什么,看一眼,不獲取任何信息,再把屏幕給關上或放入口袋,一再下意識的重復這 個動作過程。簡約、樸素的設計風格是潛意識希望規避這種情況而誕生的,讓我們回憶一下魅族Flyme 2.0所帶來的視覺語言,侘寂!以及錘子OS里拂過屏幕后通知消息全部清除,都是同樣在這種潛意識下產生的。保持一種寧靜,在這喧鬧的環境中有一處能讓你 的心感覺平靜之所,那將是一個多少吸引人的地方。想想為什么這么多人在旅游時希望能夠去一處人跡罕至的地方,除了觀賞無法人看過的風景外,就是享受這樣的 一種寧靜。這樣的設計風格的產生多少帶有一些人文情懷。
圖8 Google+ Grid by Haraldur Thorleifsson
11.細致的動態效果:交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雖可具體到某個場景,或對界面元素進行設計,但元素的動作及行為在表現層上也需要進行設計,就需要使用細膩、精致的動態效果來實現了,這些是細節。當視覺風格以簡約為主,那真正吸引用戶的將會是一些出彩的動態效果,在這方面需要達到的標準同樣也是“漸近自然”。
12.設計師的覺醒(人文情懷、匠人精神):在工業化之前,匠人依靠純手工生產產品,無法大規模生產,每件產品看起來可能都一樣,但會具有微小的差別,一瞬間的創造靈感以及積累的經驗造就了每件手工產品的不同。它們每個都具有不一樣的生命以及特別的意義,這使其具有了靈性,購買者所追求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有匠人們為產品所付出的態度與精神,以及蘊藏其中的匠人工藝,這才是手工產品價值所在。設計者以掌握高超的技藝,并制作出驕傲的產品為榮,追求卓越,“嗜之越篤,技巧越工”。雖然,只是在知乎上以文字的方式表達一些理念,但我希望能夠成為一名匠人,保持一顆匠心,借用原研哉的一句話“將設計以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也是一種設計”。
13.社交綜合癥(孤獨感):愈社交,愈疏離,朋友被劃分為無數個圈子,打上不同的標簽,在多個社交產品之間流連。交流簡化為評論、@、私信,現實生活中的社交能力不斷下降,雖然被無數信息圍繞,但內心深處有一種無法察覺的孤獨感,注意力越來越無法長時間集中,長文的寫作只能放在深夜(凌晨1點后吧),焦點會在多個窗口或多個頁面這間切 換,并時常忘記操作的目的性,這可能只是我個人的感受,權當一聽。
寫到這吧,還有許多趨勢值得我們去探索,云、智能交互、大數據、移動支付等等,過 了山,眼界就開闊了,拋棄我們所熟知事物的框架,使其成為一個未知的領域,重新建立認知。
人們總希望自己能夠在高處眺望未來,觀望著遠處的風景,有可能只是個自以為的高處,而我僅期望能夠腳踏實地,用不夠快的速度向山上攀爬,期待著另一邊的景致,低頭認清路上的荊棘,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創造未來。